经济学与网站运营:傲慢与偏见下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上)

文章来源:SEO.Myds.cn 当前位置:SEO优化首页 > SEO优化新闻 发表日期:2010年04月21日 00:49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James Mcgill Buchanan

1986年,布坎南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原因是他对经济和正值决策理论的契约与法制基础的开拓方面所作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

“市场经济”是人们熟知的一个概念,这也是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后最多被政府提出的一个名词,它的准确含义指的是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运营方式。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人们对市场的作用评价很高,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对市场的经济调节作用的最好阐释,当时流行的观点是:最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最好的政府就是干预最少的政府。

很庆幸中国网络的发展,也是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度过了最初的几年,从最初的孕育到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一直伴随和左右着中国互联网的前期资本积累,就现在看来,就连现在被定性为“诈骗”的SP短信病毒营销,在当时而言也是很多网站发家的重要资金基础,毕竟在资本面前,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

但是就是这种“不干净”的资本,才能够使得中国的网络快速的发展,甚至在人数和资本总量上超越或者接近美国,这不能不说是又一个中国奇迹,而创造奇迹的,正是一个又一个为中国互联网事业付出的年轻人。

到目前而言,百度崛起了,成功抵御了google的入侵,淘宝成功了,将ebay几乎挤出了中国市场,阿里巴巴的成功使得中小型企业开始认识互联网并从网络大潮中获益,新浪搜狐则将雅虎逼到了死角,这些中国网络企业的领头羊,带领着更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创造着中国网络经济的奇迹。

但历史却有惊人的相似,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市场失灵或单纯市场调节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1929~1933年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之后,政府干预的理论逐渐占了上风,主张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也成为了二战以后现代经济学的主流理论。

很不幸的是,就目前中国政府的基本网络政策看来,凯恩斯主义的倾向非常明显:过多的政府干预,多头管辖但职责不清,不经过仔细调研和长期反复论证就采取粗暴简单措施处理未经过证明的方法。

不管是网站备案政策,还是最近引起强烈反应的网店办理执照的措施,还是最近奥运期间封网以及关停论坛的做法,都给予了目前中国刚刚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这些做法的理论依据,就是目前在中国成为主流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从网站备案角度出发,目前相关部门处理的简单办法就是提交备案信息,审核后给予备案号,这样的做法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知名的网络骗子还是猖獗,只要到淘宝网的防骗居看一看就知道了,而且木马及恶意软件任然我行我素。

我国刑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罪,主要依照:在证明有罪之前犯罪嫌疑人是无罪的,在电视上检方往往挖空心思寻找证据以便起诉犯罪嫌疑人,这样其实是有利于无辜者,因为如果检方找不到合法合理的证据,就不能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而网站备案措施的理论依据是:在备案之前,每一个网站都是有问题的,只有在相关备案只有,才有可能没有问题,并且要受到随时的备案处审核。

这样的做法在个人站长界被戏称为:防君子不防小人,能来备案的基本上都是正常网站,而有问题的网站根本就不会来备案,在政策上扣住普通站长不放,跟每一个站长较真的时候,网络环境依然。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干预的基本理论就是市场失灵,相关部门在推出网站备案措施的时候,以及推出网店经营执照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依据这样的基本理论:目前市场调节已经趋近于需要预防的阶段,中国有句古话:防患于未然,而且也让网络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不短的时间,并且行业内部开始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政府介入的时候。

那么我们从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开始做以下分析,目前经济学家公认的市场失灵或者市场失败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

(2)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

(3) 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4) 市场机制不适应于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

(5) 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6) 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以上六大方面和其他因素是政府是否实行凯恩斯经济措施的重要依据,就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而言,不存在宏观总量的极度不平衡,因为现在全球电子商务都是快速发展时期,许多中后期的问题,现在不应该放进来进行考虑;

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其实互联网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一个体系,就连很多人异常痛恨的黑客,其实都是在一个生态圈作用的两个方面。整个互联网成倍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有其“进化”的因素,大家都在说互联网更新快,概念新,就是因为互联网具有其他行业不具备的自我快速适应及快速淘汰生态系统,这样的系统,是有利于目前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并不需要相关部门自行介入调节,这样才是违反现实规律。

而对于外部效应和收入分配不公,都属于发展中后期问题,不应该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进行过多考虑。

那么按这样的看法,目前政府进行广泛并且强烈的干预,并不是实施凯恩斯主义最佳时机,其实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逐渐发现,如同市场本身有缺陷会失灵外,政府干预同样会失灵;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的好,而且政府失灵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更大,造成的资源浪费更严重。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以低经济增长、高通货膨胀为特点的“滞涨”现象更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这一点,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界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傲慢与偏见,是目前有关部门对国内电子商务政策摇摆不定,无法最终形成发展策略的最重要的根源,傲慢的是政府在处理传统行业的传统经验,偏见是对互联网呈现的新特点,新问题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和未知感。

就拿网店执照这件事来说,有关部门没有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就草率做出试点决定,现在大城市搞个市政建设都要搞调研会,可惜网店执照并没有征求广大店主的意见,也没有和业界人士进行讨论和研究,上马后几乎是遭到了全部网络界人士的抵制,虽然大家嘴上没公开反对,但是看看寥寥无几的办证者就可以看出这样的政策带来的微弱民意支持力度,遭受抵制后,又没有最好相应的后续准备工作,导致执照门事件又草草收场,而中间传出的所谓在第三方平台注册,并缴纳税费之外的注册金才能认证的案例,在此就不便评说了。

在众多的经济学专家里,我个人最佩服萨缪尔森,并不是因为他写出了《经济学》这本流传至今的经济学著作,而是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当萨缪尔森30岁刚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时候,广阔的世界让他有成百上千种的选择,可是当他听到有人建议编制一本教科书时,他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这方面的工作中,许多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理解,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年轻的经济学教授是不应该编写大学一二年纪的教材,通常这种工作之后受雇佣的人才会去做,但是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权威应该回到普及性教育中去,应该用最平实的语言,反应当前社会最新的经济学原理,而且所有经济学理论必须要基于社会现实状况,让更多接触经济学的年轻人能够认识到经济学带来的魅力。

所以每到《经济学》再版的时候,萨缪尔森都会带领他的弟子们广泛吸取各个行业的经济新观点,将其融入到再版的内容中,从1948年《经济学》第一版问世至今,每一本理论都因为萨缪尔森对现实的认知和执着而散发着自己时代的特色,这是《经济学》越来越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指导性意见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所有的理论和政策,都是基于现实作为最根本的依据,如果脱离了实际需求和实际发展状况,想当然的进行“政策创作”按照其它行业规律套用现成,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场笑料而已。

 
 
Valid XHTML 1.0 Transitional Valid CSS!